中国六代机来了,印军方知道怕,找来找去救命稻草只有F-35
歼-20列装中国空军后,印度表面不屑,暗地里却四处寻找第五代战机,甚至高价购入法国“阵风”应急,同时不遗余力地贬低歼-20,试图以此掩饰焦虑。印度某些人或许觉得一代战机的差距微不足道。然而,中国疑似同日试飞两款六代机后,这种心态迅速崩塌,印度明显慌了神。
前印度空军副参谋长阿尼尔·科斯拉将军建议印度迅速引进F-35战机,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。虽然他未公开否定国产AMCA五代机项目,但其言论背景值得玩味:此前他力挺引进“阵风”,如今又倡议购买F-35,却始终未提及AMCA项目。鉴于AMCA项目至今仍停留在图纸和模型阶段,印度军方对该项目信心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科斯拉的看法相当务实,毕竟仍有人执迷于印度继续购买法国“阵风”多用途战斗机。这种观点在印度媒体上已无人问津,讨论的焦点自然转向引进第五代战机的可能性。
《欧亚时报》断言全球仅中美俄三国拥有五代隐形战机,此论一出,韩国、土耳其自不必说,恐怕连忙着自顾自的印度都只能暂时按下不满。
印度想获得五代机,中国并非选项。美国F-35和俄罗斯苏-57是仅剩的两条路。然而俄罗斯受困于乌克兰战事,资源与产能都将长期受限,苏-57的供应优先级无疑属于俄军,因此印度最终只能选择F-35。
印度对美国存有历史性的戒心,采购C-17、P-8和AH-64D高价武器,实为摆脱对俄制武器的过度依赖。美国军火商却对印度战斗机市场热情高涨,MRFA项目中,波音甚至一口气推出F-15EX、F/A-18E/F和为印度量身定制的F-21。然而,一旦涉及F-35,美国态度便截然不同。
美国不愿向印度出售F-35战机,根本原因在于巨大的泄密风险。印度军队大量装备俄制武器,这使得F-35的尖端技术极易落入竞争对手手中,美国难以承担这种地缘政治风险。
2023年,美印战略关系出现微妙转变。二月,美国空军F-35A现身印度班加罗尔航展,静态展示引人注目,暗示两国合作深化,甚至引发美方可能对印出售F-35的猜测。然而,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旋即声明,对印出售F-35尚处于初期阶段,此前的猜测或为误判。
美印关系中,F-35的隐患始终挥之不去。即使合作深入,技术转让及产业链掌控权的争夺,注定难以调和。莫迪政府矢志振兴印度制造,渴望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,若购入F-35,必将强力争取技术转让及本地生产线的设立,这无疑是与美国利益相冲突的棘手难题。
F-35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即便美国政府有意愿,其主导权也受到限制。分散在多个国家的零部件生产,美国只负责其中一部分,最终组装则集中在沃思堡,这种模式本身就削弱了美国对F-35的绝对掌控。
美国自身F-35的生产线和产业链都不完整,更不可能满足印度的组装要求。因此,印度只能像其他国家一样,被动接受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组装完毕的成品。即使获得部分组装权,也只是类似日本那样的“代工”角色。印度能否甘愿如此,沦为美国的附庸,值得深思。
退一步讲,就算印度拥有F-35,对解放军也构不成实质威胁。F-35的效能仰赖美军完善的作战体系支撑,包括预警、加油、侦察、防空等硬实力,以及ODIN数据共享、JTAC精确制导、SATCOM安全通信和网络中心战等软实力。印度能否融入这一体系?即使美国愿意共享技术,习惯俄式装备的印军兼容这些系统也需耗费巨大精力和资源。
即便印度空军孤注一掷,无视体系作战需求,F-35也难以胜过歼-20与歼-35。F-35作为一款多用途隐形战机,其设计目标顾及多方面需求,导致空战能力先天不足。
歼-20的空优性能,使其在同等条件下对战也难逢敌手。
即便印度获得F-35,在缺乏体系支撑的情况下,最多也只能与同样缺乏体系支持的歼-35战机打个不相上下。
F-35对阵六代机?不必多言,也无需多言。

